深入了解端口号选择背后的问题 (如何理解端口)


深入了解端口号选择背后的问题:如何理解端口

一、引言

在网络通信中,端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关键要素之一,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通过同一台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交互。
端口号的选择涉及到操作系统、网络协议以及应用程序的交互方式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端口号选择背后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端口的概念和作用。

二、端口的基本概念

1. 定义:端口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标识计算机上某个应用程序的通信接口。每台计算机都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称为端口号。
2. 作用:端口号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不同端口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三、端口号的选择原则

1. 标准化原则:为了确保网络中的设备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处理端口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一系列标准端口号。这些标准端口号称为众所周知的端口(Well-Known Ports),例如HTTP使用80端口,HTTPS使用443端口等。开发者在选择端口号时应遵循这些标准,除非有特殊需求。
2.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端口号时,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已被恶意软件广泛使用的端口号,以降低受到攻击的风险。对于需要加密通信的应用程序,应选择支持加密协议的端口号。
3. 可管理性原则:在大型网络环境中,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应尽量使用标准端口号或易于识别的自定义端口号。这有助于网络管理员快速识别和处理网络问题。

四、端口号的分配和使用

1. 动态和静态分配:在计算机中,端口号的分配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分配意味着每次应用程序启动时,操作系统会为其分配一个可用的端口号。静态分配则是预先为特定应用程序分配一个固定的端口号。对于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应用程序,通常会选择静态分配方式。
2. 应用程序与端口的关联:每个应用程序在运行时都需要通过特定的端口进行网络通信。例如,Web浏览器使用的HTTP协议默认通过80端口进行通信,而FTP协议则通过21端口进行数据传输。开发者需要在开发过程中为应用程序配置正确的端口号,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五、端口号的识别与检测

在实际网络环境中,为了识别和解决网络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检测和分析端口状态。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用命令行工具(如Windows中的netstat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如Nmap)来查看计算机上开放的端口以及这些端口的通信状态。
通过分析网络日志和监控工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中的端口使用情况。

六、特殊场景下的端口问题

在某些特殊场景下,端口问题可能会变得尤为复杂。
例如,在虚拟化环境中,多个虚拟机可能共享同一个物理主机的网络资源,导致端口冲突和管理困难。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如何有效管理和分配大量设备的端口也成为了一个挑战。
对于这些特殊场景,需要采取特殊的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

七、结论

深入了解端口号选择背后的问题对于理解网络通信原理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标准化、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原则,合理分配和使用端口号,我们可以确保网络中的设备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通信。
同时,掌握端口识别和检测的方法以及应对特殊场景下的端口问题也是网络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技能。


Vlan中访问端口与中继端口如何抉择

众所周知,交换机的端口都是二层接口,而且这些接口都是与物理端口进行连接的。 在VLAN中,又可以将这些接口分为访问接口与中继端口两种。 如果交换机端口采用的是访问端口,则它只能够属于一个特定的VLAN;而如果交换机端口采用的是中继端口的话,那么它就可以属于任何VLAN。 那么什么时候该采用访问端口,而什么时候又该采用中继端口呢?这就是网络管理员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一、访问端口的特点访问端口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只能够属于某个特定的VLAN,它只能够承载一个VLAN的流量。 从本质上来说,访问端口的流量只以本机格式来接收与发送,即不会带有任何的VLAN标记。 也就是说,到达某个访问端口的数据,只是简单的被假定为属于那个端口所分配的VLAN。 即墨认为是同一个VLAN。 故网络管理员需要牢记,在访问端口中的数据没有任何的VLAN标记。 那么现在请各位读者来思考一个问题。 假设现在有个访问端口接受到带有标记的数据包,此时交换机会采取什么样的动作呢?交换机会毫不犹豫的将这个数据包丢弃掉。 因为访问端口不会查看源地址(也没有这个功能)。 为此带有标记的数据包只能够被中继端口转发与接收。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访问端口与中继端口是互不相容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理解访问端口的特点,笔者认为各位读者应该将访问端口与访问链路放在一起来理解。 这可能会对实际工作更加有帮助。 通常情况下,对于访问链路,我们可以将其比喻成端口已经配置好的VLAN。 这是什么意思呢?任何连接到访问链路的设备并不知道VLAN的成员关系,即网络中有多少VLAN、它们之间各自的关系等等。 访问链路采用默认工作机制。 即指假设它是同一个广播域的一部分。 或者说,访问链路不关心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 当帧被转发到连接访问链路设备之前,交换机要从帧中删除所有的VLAN相关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到访问链路的设备通常是不能够与VLAN外部的设备进行通信的(有一个例外,即如果数据包是通过路由转发的就可以)。 可见这与访问端口具有相同的特点。 只是访问链路在处理数据包是有一个例外。 通常情况下不与外部的VLAN进行通信,但是如果数据包是通过路由转发的,则运行。 将访问端口与中继端口放在一起分析,能够对访问端口的特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中继端口的特点中继端口与访问端口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中继端口可以同时向多个VLAN来发送流量。 做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 这就像一根网线与一根电话线的区别。 在一个网线上接出另外一个网线,此时仍然只有一台主机可以上网。 而对于电话线则不同。 在电话线上可以搭载多个电话线。 当电话响时,所有的分机电话都会响,也可以进行接听。 从这个形象的比喻中,大家对中继端口就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从专业的角度讲,中继端口属于所有的VLAN。 为了更好的理解中继端口,笔者也将其结合中继链路来讲解。 中继链路一般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点对点的链路,或者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或者是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链路。 中继链路与访问链路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承载多个VLAN的通信量。 默认情况下,可以同时多达4094个VLAN。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不到这么多。 如果能够用到10个,这个企业的网络已经算是比较大的规模了。 无论是中继端口,还是中继链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可以使单个端口同时成为多个不同VLAN的一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这个特点非常的实用。 如通过这个技术,可以同时在两个广播域中设置为使用同一台服务器。 如此终端用户在访问的时候,就不必要跨越第三层设备来访问它。 减少中间环节可以提高网络的访问效率。 中继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在连接交换机的过程中,中继链路可以跨链路传递各种VLAN消息。 三、中继端口与访问端口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交换机的某个特定端口只能够是访问端口或者中继端口,而不能够即是访问端口又是中继端口。 也就是说,这两个端口是互不兼容的。 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够让交换机选择其中一种端口。 即选择了访问端口,就不能够再设置为中继端口。 二选一,这是端口管理中一个基本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一个内容。 虽然说交换机之间的连接采用访问端口还是中继端口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但是如果交换机之间的链路不是中继链路,此时只有已经配置好的VLAN信息能够通过这个链路进行交换。 这对网络的组建与优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接下去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中继链路与访问链路之间,如何进行数据通信呢?默认情况下,所有VLAN都在配置为中继的链路上发送信息。 当需要突破这个限制的时候,就需要清除每个VLAN信息。 一般来说,连接到交换机的所有主机都可以与其VLAN中的所有端口进行通信,因为他们之间有中继链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交换机之间使用的是访问链路,那么就只允许一个VLAN在交换机之间进行通信。 此时如果需要实现跨VLAN的通信,那么就需要借助第三层设备,如路由器的帮助。 否则的话,主机就不能够与VLAN之外的设备进行通信。 另外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还可以通过中继链路向主机发送数据。 这些主机是位于同一个VLAN中的不同交换机上。 四、两种类型端口如何管理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该采用中继端口,什么情况下该采用访问端口呢?一般来说,可以这么判断:如果需要在VLAN之间转发数据的,那么需要采用中继端口;如果只需要在单个VLAN之间转发数据,则采用访问端口即可。 如果从设备上来看,如果有跨设备的VLAN设置,如多个交换机上,各有几个端口位于同一个VLAN内,此时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最好使用中继端口。 否则的话,就需要采用路由器等设备才可以进行通信。 如何根据上面这些规则还不能够确定到底该使用什么类型的端口,那么网络管理员还可以采用动态配置的方式。 即采用动态中继协议,让系统来自动设置交换机所采用的端口模式。 采用这种协议的情况下,系统会根据另外一段所采用的端口模式,进行自动协商,最好确定所采用的端口模式。 五、语音访问端口与访问端口之间的关系最后笔者需要说明一下,语音访问端口这种特殊的应用。 语音访问端口从端口类别来说,也叫做访问端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语音应用的特殊性,其与访问端口又有很大的区别。 为了满足语音传输的需要,大多数的交换机都允许向交换机上的访问端口添加第二个VLAN,目的就是为了传递语音流量。 此时就可以使得两种类型的流量能够通过同一个端口进行传送。 默认情况下,只有访问端口才能够被配置应用于语音VLAN。 可见语言访问端口已经突破了传统访问端口的限制。 其允许将一部电话机和一台主机连接到同一个交换剂的接口,并且让这两台设备位于不同的VLAN中。 此时这个交换机端口的类型虽然是访问端口,但是仍然可以满足于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如果企业有语音应用的话,需要注意,语言VLAN只能够部署在访问端口模式下。 不过此时语言访问端口已经突破了传统访问端口模式的限制。

黑客:端口是什么东东(详细)?

在Internet上,各主机间通过TCP/TP协议发送和接收数据报,各个数据报根据其目的主机的ip地址来进行互联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可见,把数据报顺利的传送到目的主机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知道大多数操作系统都支持多程序(进程)同时运行,那么目的主机应该把接收到的数据报传送给众多同时运行的进程中的哪一个呢?显然这个问题有待解决,端口机制便由此被引入进来。 本地操作系统会给那些有需求的进程分配协议端口(protocal port,即我们常说的端口),每个协议端口由一个正整数标识,如:80,139,445,等等。 当目的主机接收到数据报后,将根据报文首部的目的端口号,把数据发送到相应端口,而与此端口相对应的那个进程将会领取数据并等待下一组数据的到来。 说到这里,端口的概念似乎仍然抽象,那么继续跟我来,别走开。 端口其实就是队,操作系统为各个进程分配了不同的队,数据报按照目的端口被推入相应的队中,等待被进程取用,在极特殊的情况下,这个队也是有可能溢出的,不过操作系统允许各进程指定和调整自己的队的大小。 不光接受数据报的进程需要开启它自己的端口,发送数据报的进程也需要开启端口,这样,数据报中将会标识有源端口,以便接受方能顺利的回传数据报到这个端口。 端口的分类:在Internet上,按照协议类型分类,端口被分为TCP端口和UDP端口两类,虽然他们都用正整数标识,但这并不会引起歧义,比如TCP的80端口和UDP的80端口,因为数据报在标明端口的同时,还将标明端口的类型。 从端口的分配来看,端口被分为固定端口和动态端口两大类(一些教程还将极少被用到的高端口划分为第三类:私有端口):固定端口(0-1023):使用集中式管理机制,即服从一个管理机构对端口的指派,这个机构负责发布这些指派。 由于这些端口紧绑于一些服务,所以我们会经常扫描这些端口来判断对方是否开启了这些服务,如TCP的21(ftp),80(http),139(netbios),UDP的7(echo),69(tftp)等等一些大家熟知的端口;动态端口(1024-):这些端口并不被固定的捆绑于某一服务,操作系统将这些端口动态的分配给各个进程,同一进程两次分配有可能分配到不同的端口。 不过一些应用程序并不愿意使用操作系统分配的动态端口,他们有其自己的‘商标性’端口,如oicq客户端的4000端口,木马冰河的7626端口等都是固定而出名的。 端口在入侵中的作用:有人曾经把服务器比作房子,而把端口比作通向不同房间(服务)的门,如果不考虑细节的话,这是一个不错的比喻。 入侵者要占领这间房子,势必要破门而入(物理入侵另说),那么对于入侵者来说,了解房子开了几扇门,都是什么样的门,门后面有什么东西就显得至关重要。 入侵者通常会用扫描器对目标主机的端口进行扫描,以确定哪些端口是开放的,从开放的端口,入侵者可以知道目标主机大致提供了哪些服务,进而猜测可能存在的漏洞,因此对端口的扫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目标主机,而对于管理员,扫描本机的开放端口也是做好安全防范的第一步。

什么是ip端口,详细点

在开始讲什么是端口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 port 呢?常常在网络上听说『我的主机开了多少的 port ,会不会被入侵呀!?』或者是说『开那个 port 会比较安全?又,我的服务应该对应什么 port 呀!?』呵呵!很神奇吧!怎么一部主机上面有这么多的奇怪的 port 呢?这个 port 有什么作用呢?! 由于每种网络的服务功能都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将不同的封包送给不同的服务来处理,所以啰,当你的主机同时开启了 FTP 与 WWW 服务的时候,那么别人送来的资料封包,就会依照 TCP 上面的 port 号码来给 FTP 这个服务或者是 WWW 这个服务来处理,当然就不会搞乱啰!(注:嘿嘿!有些很少接触到网络的朋友,常常会问说:『咦!为什么你的计算机同时有 FTP、WWW、E-Mail 这么多服务,但是人家传资料过来,你的计算机怎么知道如何判断?计算机真的都不会误判吗?!』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对啦!就是因为 port 不同嘛!你可以这样想啦,有一天,你要去银行存钱,那个银行就可以想成是『主机』,然后,银行当然不可能只有一种业务,里头就有相当多的窗口,那么你一进大门的时候,在门口的服务人员就会问你说:『嗨!你好呀!你要做些什么事?』你跟他说:『我要存钱呀!』,服务员接着就会告诉你:『喝!那么请前往三号窗口!那边的人员会帮您服务!』这个时候你总该不会往其它的窗口跑吧?! 这些窗口就可以想成是『 port 』啰!所以啦!每一种服务都有特定的 port 在监听!您无须担心计算机会误判的问题呦!) · 每一个 TCP 联机都必须由一端(通常为 client )发起请求这个 port 通常是随机选择大于 1024 以上的 port 号来进行!其 TCP 封包会将(且只将) SYN 旗标设定起来!这是整个联机的第一个封包; · 如果另一端(通常为 Server ) 接受这个请求的话(当然啰,特殊的服务需要以特殊的 port 来进行,例如 FTP 的 port 21 ),则会向请求端送回整个联机的第二个封包!其上除了 SYN 旗标之外同时还将 ACK 旗标也设定起来,并同时时在本机端建立资源以待联机之需; · 然后,请求端获得服务端第一个响应封包之后,必须再响应对方一个确认封包,此时封包只带 ACK 旗标(事实上,后继联机中的所有封包都必须带有 ACK 旗标); · 只有当服务端收到请求端的确认( ACK )封包(也就是整个联机的第三个封包)之后,两端的联机才能正式建立。 这就是所谓的 TCP 联机的三段式交握( Three-Way Handshake )的原理。 经过三向交握之后,呵呵!你的 client 端的 port 通常是高于 1024 的随机取得的 port 至于主机端则视当时的服务是开启哪一个 port 而定,例如 WWW 选择 80 而 FTP 则以 21 为正常的联机信道! 总而言之,我们这里所说的端口,不是计算机硬件的I/O端口,而是软件形式上的概念.工具提供服务类型的不同,端口分为两种,一种是TCP端口,一种是UDP端口。 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时候,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发送信息以后,可以确认信息是否到达,也就是有应答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多采用TCP协议;一种是发送以后就不管了,不去确认信息是否到达,这种方式大多采用UDP协议。 对应这两种协议的服务提供的端口,也就分为TCP端口和UDP端口。 那么,如果攻击者使用软件扫描目标计算机,得到目标计算机打开的端口,也就了解了目标计算机提供了那些服务。 我们都知道,提供服务就一定有服务软件的漏洞,根据这些,攻击者可以达到对目标计算机的初步了解。 如果计算机的端口打开太多,而管理者不知道,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提供了服务而管理者没有注意,比如安装IIS的时候,软件就会自动增加很多服务,而管理员可能没有注意到;一种是服务器被攻击者安装木马,通过特殊的端口进行通信。 这两种情况都是很危险的,说到底,就是管理员不了解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减小了系统安全系数。


收藏

科技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从芯片到网络,推动未来的创新力量

V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革命性应用:从手术训练到康复治疗** 一探虚拟现实如何重塑医疗行业,从手术模拟训练到疼痛管理、精神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展现其巨大潜力与前景。

评 论
请登录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