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网络通信安全机制的神秘面纱:探究网络通信手段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通信日益普及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
网络通信安全机制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揭开网络通信安全机制的神秘面纱,探究网络通信手段,让读者对网络通信安全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网络通信概述
网络通信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网络通信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等。
这些通信手段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网络通信安全机制
1.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网络通信安全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同一把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具有速度快的特点;非对称加密则使用两把不同功能的密钥,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 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确保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手段,用于确认用户或系统的真实身份。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动态口令认证、生物特征认证等。
通过身份认证,可以有效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网络,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
3.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指对网络资源进行权限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网络或网络资源。
通过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可以确保网络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4. 安全协议
安全协议是网络通信安全的基础,用于保障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安全协议包括HTTPS、SSL、TLS等。
这些协议通过规定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机制,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网络通信手段
1.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一种常用的网络通信手段,广泛应用于个人、企业间的信息传递。
为了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性,需要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防止邮件被窃取或篡改。
2. 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主要方式。
这些工具通过端到端加密、身份认证等安全机制,保障用户之间的通信安全。
3. 远程登录
远程登录是指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另一台计算机的服务。
为了保证远程登录的安全性,需要采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防止非法用户登录系统。
4. 文件传输
文件传输是网络通信中常见的一种应用,如FTP、网盘等。
为了保证文件传输的安全性,需要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确保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总结
网络通信安全机制是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的关键环节,包括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安全协议等。
本文介绍了网络通信手段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等,并阐述了如何应用网络通信安全机制保障这些通信手段的安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安全将面临更多挑战,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和创新,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领域有哪些
两网融合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两网指的是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两网融合成为移动互联网,由此带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凸现。 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7亿,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人数也已超过1.5亿。 随之而来的是短信骚扰、恶意软件、网络诈骗,黄赌毒泛滥。 针对智能终端的安全漏洞产生的问题日趋严重。 已严重地威胁到个人隐私、个人财务信息的安全,更有甚者,威胁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移动互联网安全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安全威胁,移动互联网也有相对应的安全机制。 因为移动互联网接入部分是移动通信网络,无论是采用2G还是3G接入,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OMA(开放移动体系架构)等组织都制定了完善的安全机制[2]。 终端安全机制。 终端应具有身份认证的功能,具有对各种系统资源、业务应用的访问控制能力。 对于身份认证,可以通过口令或者智能卡方式、实体鉴别机制等手段保证安全性;对于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保护和访问控制,可以通过设置访问控制策略来保证其安全性;对于终端内部存储的一些数据,可以通过分级存储和隔离,以及检测数据完整性等手段来保证安全性。 网络的安全机制。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接入网方面,3G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机制。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2G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继承了2G系统安全的优点,同时针对3G系统的新特性,定义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特征与安全服务,3G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机制包括3GPP和3GPP2两个类别。 业务的安全机制。 对于业务方面,3GPP和3GPP2都有相应业务标准的机制。 比如,有WAP安全机制、Presence业务安全机制、定位业务安全机制、移动支付业务安全机制等,还包括垃圾短消息的过滤机制、防止版权盗用的DRM标准等。 移动互联网业务纷繁复杂,需要通过多种手段,不断健全业务方面的安全机制。
通讯网络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Internet的前身是APPANET,而APPNET最初是为军事机构服务的,对网络安全的关注较少。 在进行通信时,Internet用户的数据被拆成一个个数据包,然后经过若干结点辗转传递到终点。 在Internet上,数据传递是靠TCP/IP实现的。 但是TCP/IP在传递数据包时,并未对其加密。 换言之,在数据包所经过的每个结点上,都可直接获取这些数据包,并可分析、存储之。 如果数据包内含有商业敏感数据或个人隐私信息,则任何人都可轻易解读。 几种常见的盗窃数据或侵入网络的方法:1.窃听(Eavesdropping)最简易的窃听方式是将计算机连入网络,利用专门的工具软件对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进行窃听的最佳位置是网络中的路由器,特别是位于关卡处的路由器,它们是数据包的集散地,在该处安装一个窃听程序,可以轻易获取很多秘密。 2.窃取(Spoofing)这种入侵方式一般出现在使用支持信任机制网络中。 在这种机制下,通常,用户只需拥有合法帐号即可通过认证,因此入侵者可以利用信任关系,冒充一方与另一方连网,以窃取信息3.会话窃夺(Spoofing)会话劫夺指入侵者首先在网络上窥探现有的会话,发现有攻击价值的会话后,便将参与会话的一方截断,并顶替被截断方继续与另一方进行连接,以窃取信息。 4.利用操作系统漏洞任何操作系统都难免存在漏洞,包括新一代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漏洞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 包括协议方面的、网络服务方面的、共用程序库方面的等等。 另一部分则是由于使用不得法所致。 这种由于系统管理不善所引发的漏洞主要是系统资源或帐户权限设置不当。 5.盗用密码盗用密码是最简单和狠毒的技巧。 通常有两种方式: 密码被盗用,通常是因为用户不小心被他人“发现”了。 而“发现”的方法一般是“猜测”。 猜密码的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在登录系统时尝试不同的密码,系统允许用户登录就意味着密码被猜中了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先从服务器中获得被加密的密码表,再利用公开的算法进行计算,直到求出密码为止,这种技巧最常用于Unix系统6.木马、病毒、暗门 计算机技术中的木马,是一种与计算机病毒类似的指令集合,它寄生在普通程序中,并在暗中进行某些破坏性操作或进行盗窃数据。 木马与计算机病毒的区别是,前者不进行自我复制,即不感染其他程序 暗门(trapdoor)又称后门(backdoor),指隐藏在程序中的秘密功能,通常是程序设计者为了能在日后随意进入系统而设置的 病毒是一种寄生在普通程序中、且能够将自身复制到其他程序、并通过执行某些操作,破坏系统或干扰系统运行的“坏”程序。 其不良行为可能是悄悄进行的,也可能是明目张胆实施的,可能没有破坏性,也可能毁掉用户几十年的心血。 病毒程序除可从事破坏活动外,也可能进行间谍活动,例如,将服务器内的数据传往某个主机等7.隐秘通道安装防火墙、选择满足工业标准的的安全结构、对进出网络环境的存储媒体实施严格管制,可起到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但仍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网络安全机制如何实现
纵深防御体系被认为是一种最佳安全做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网络中的多个点使用多种安全技术, 从而减少攻击者利用关键业务资源或信息泄露到企业外部的总体可能 性。 在消息传递和协作环境中, 纵深防御体系可以帮助管理员确保恶意代码或活动被阻止在基础结构 内的多个检查点。 这降低了威胁进入内部网络的可能性。 多层保护 为建立深入的消息传递和协作防御, 企业可以在基础结构内的四个点保护网络流量,即网络边缘、 服务器、客户端以及信息本身。 网络边缘有两个作用: 保护访问以及保护网络免受内部和外部攻击。 保护访问。 消息传递和协作防御必须防止未经授权访问网络、 应用程序和企业数据的情况。 这需要在网关或非军事区(DMZ) 提供防火墙保护。 这层保护可以保护对于内部服务器的访问免受所有恶意访问的影响, 包括那些寻求破解和利用消息传递及协作系统和服务的应用程序和网 络攻击。 要利用消息传递和协作服务器,黑客首先必须找到这些服务器。 因此,企业必须实施一些技术以防止黑客找到基础结构服务器。 例如,对于 Microsoft Exchange,很多企业提供通过Outlook、Web Access(OWA)的远程访问。 企业可以在OWA服务器和网络边缘之间设置一个安全层, 从而消除OWA直接访问Internet并带来潜在e68a57af261威胁的情况。 这一层额外的保护给黑客找到有漏洞的计算机带来了困难, 并且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用户身份验证和流量扫描的点。 边缘保护。 一般说来, 企业可以同时在网络边缘或网关位置应用防病毒和反垃圾邮件保护, 以阻止基于SMTP的威胁进入内部网络。 这一层保护不仅可以阻止病毒和垃圾邮件侵害用户, 同时也极大减少了流向电子邮件服务器的总体流量。 这意味着带宽和服务器资源现在仅用于关键业务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