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JDK中的HTTPS特性及其优势:聚焦教育现状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洞见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JDK(Java Development Kit)中的HTTPS特性对于保障教育网络安全、提升数据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JDK中的HTTPS特性及其优势,并结合当前教育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二、JDK中的HTTPS特性
1. HTTPS概述
HTTPS是一种通过SSL(SecureSockets Layer)协议进行安全通信的协议,它在HTTP协议的基础上添加了加密和安全认证机制。
在JDK中,HTTPS被广泛用于Web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主要特性
(1)安全性:HTTPS采用加密技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2)完整性:HTTPS协议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3)身份验证:通过数字证书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身份验证,确保通信双方的可靠性。
三、JDK中HTTPS的优势
1. 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
HTTPS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教育领域,学生的个人信息、考试数据、教学资料等敏感信息都需要进行安全传输,HTTPS可以有效防止这些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2. 提升用户体验
HTTPS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中间人攻击和数据劫持,保障用户数据的隐私安全。
同时,由于HTTPS协议的稳定性较高,用户在访问教育资源时可以获得更好的访问体验。
3. 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JDK中的HTTPS特性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了教育资源的传输安全和访问效率,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四、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教育机构在面临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是当前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
五、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建议
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2. 推广HTTPS应用
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推动教育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广泛应用HTTPS协议,确保教育资源的传输安全和访问效率。
同时,鼓励教育机构采用数字证书等安全技术手段,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 加强监管和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育机构网络安全的监管和评估力度,定期检查教育机构的网络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建立网络安全评价体系,对教育机构在网络安全建设方面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激励。
六、结语
JDK中的HTTPS特性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了教育资源的传输安全和访问效率。
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了解HTTPS特性及其优势,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推广HTTPS应用以及加强监管和评估等措施,为教育领域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
国家课题的申报
如何申报课题王惠岩1 、怎样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不是空想出来的,自己主观想什么样的课题好,什么课题能被评上。 这是押宝式的选题,很难评上。 申报课题应有三个条件:第一,你对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或正在研究的课题,应有前期成果。 我们在评审时是先看申报者是否有前期成果。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还应了解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 如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基地,把国内发表的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然后把这些文章按内容分成几类,掌握这些情况,对申报这个领域的课题非常有利。 第二,对申报的课题有实地调查的资料,或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资料。 也就是说,申报的课题要有特点,没有实地调查的资料就没有特点,如湖北省一个单位申报的一个课题:《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他们除调查了湖北省山区的情况外,又调查了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山区的乡镇政府情况,有这些实际资料,谁也拿不到,只有这个单位才能拿到,这就说明有特点,必须批。 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申报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意识研究 ) ,他把西北牧民的政治观念、意识资料情况掌握了,就评上了。 此外,广东中山大学及一些教学科研单位有关 “ 珠江三角洲 ” 各个方面的研究;江苏省的教学科研单位关于 “ 苏南模式 ” 的研究等课题都容易被评上。 这些都说明,申报课题,要有实际调查。 到实际中去,有实际调查的资料才能申报出你所报课题的特点,否则你的课题就不能打动人。 第三,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 当然不是说,我们申报课题,要用“课题指南”题目作为课题,而是 说,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 全国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教育部的课题是每个五年规划,委托各学科学者制定五年规划的咨询报告,提出五年内各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必须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呢 ? 因为 “ 课题指南 ” 所提出的题目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重点课题是国家急需研究的问题。 如我们政治学科提出的 “ 行政体制改革 ” 问题,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过几次行政机构改革,但哪次也不彻底,原因是没有正确的符合国情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做指导。 所以我们申报的项目一定要不脱离指南,不是说必须和指南上的一模一样,但也要围绕指南来选题。 2 、课题论证课题论证非常重要,论证好坏是决定你能不能被评上的前提条件。 因为同样课题申报者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哪个能评上,哪些评不上,主要看论证。 怎样论证 ? 我们看论证的主要几点:第一,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 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评委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3 、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的材料是衡量课题组成员的水平能否完成课题任务。 有过这种情况,课题组只有申报者一个人,或者成员水平不高而被拿掉。 为什么对课题组成员这样重视 ? 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应当是集体研究,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很难研究出精品的。 只有大家合作,互相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出精品。 如我们组织几位博士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 经过初步合作讨论,都觉得收获很大。 一个人单独研究是不行的。 我们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论证得非常好,课题组成员仅一两个人被拿掉的。 课题组成员要很好地搭配。 第一,研究实际问题的课题,成员中除理论工作者外,应包括一些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便于调查。 第二,研究基础理论的课题,成员中应有这方面造诣较高的教授,还要有从事这领域理论研究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 最后,讲一下教师的课题观念问题。 我们要树立课题观念。 我是经常到国内一些学校去,遇到很多教师同我交谈,主要谈他们现在做什么课题。 有的是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被评上的课题,多数是在从事自己学科领域自立的课题,无论问哪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都有课题,课题观念很强。 我希望,我们文科教师要增强课题观念。 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这对有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课题的教师完成课题是必要的;对没有课题的教师,应自立课题,这对今后申报课题是重要的。 同时,还应认识到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指导研究生所需要的。 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怎么会指导好研究生 ? 因此,我衷心希望我们文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增强课题观念,多拿课题,多做课题,根据课题进行研究,推动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 您再看看下面的网页
营养学:摄取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哪些疾病?
膳食纤维在1970年以前的营养学中尚不曾出现,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 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 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 糙米和胚牙精米,以及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糠)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 膳食纤维之粗粮杂粮杂粮;此外,根菜类和海藻类中食物纤维较多,如牛蒡、胡萝卜、四季豆、红豆、豌豆、薯类和裙带菜等。 膳食纤维是植物性成分,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来源。 膳食纤维在蔬菜水果、粗粮杂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丰富。 部分常见食物原料中膳食纤维的含量状况为:小白菜0 .7%、白萝卜0 .8%、空心菜1. 0%、茭白1 .1%、韭菜1. 1%、蒜苗1. 8%、黄豆芽1. 0%、鲜豌豆1 .3%、毛豆2 .1%、苦瓜1 .1%、生姜1 .4%、草莓1. 4%、苹果1. 2%、鲜枣1 .6%、枣(干)3 .1%、金针菜(干) 6. 7%、山 膳食纤维蔬菜药0 .9%、小米1. 6%、玉米面1 .8%、绿豆4 .2%、口蘑6 .9%、银耳2 .6%、木耳7 .0%、海带9 .8%随着人们对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些高纤维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菌藻、果蔬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在现代食品工中,以米糠、麦麸、黑麦、燕麦、豆渣等富含膳食纤维的原料,经过系列加工制取相应的食物纤维产品,既可开发出直接口服的食疗型纤维制品,又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诸如作为品质改良剂及膳食纤维强化剂添加到酸奶等发酵食品、面包等焙烤食品之中。 在众多的地方菜肴中,有些菜肴以其荤素搭配且富含膳食纤维,以及具有地方特色而享有盛名,进而成为地方名菜。 富含膳食纤维的传统名菜,粤菜中有“雪花酿竹荪”、“翡翠映玉环”、“七彩鸡丝”、“碧绿三拼鲈”等;苏菜有“葱蒸干贝”、“香芋烧竹鸡”、“冬菇笋炖老豆腐”、“翡翠蹄筋”等;鄂菜有“腊肉菜苔”、“泥蒿炒腊肉”、“莲藕煨排骨”、“沔阳三蒸”,并有新潮名菜“霉豆渣煨鲢鱼”、“霉豆渣烧五花肉”等;鲁菜中 膳食纤维之菌藻类食物有“葱烧海参”、“荠菜鱼卷”、“鱼包三丝”、“韭菜炒蛏子”等;川菜中有“鱼香肉丝”、“开水白菜”、“水煮肉片”、“肉末豇豆”等。 附: 含膳食纤维最多的10种食物 1.茯苓(80.9 克) 2.山楂(干)(49.7 克) 3.竹荪(干)(46.4 克) 4.辣椒粉(43.5 克) 5.高良姜(43.3 克) 6.八角(43 克) 7.辣椒(红、尖、干)(41.7 克) 8.裙带菜(干)(40.6 克) 9.甘草(38.7 克) 10.罗汉果(38.6 克)
如何有效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用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术已是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大面积的提高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呢?笔者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宏观入手、整体把握。 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培训?本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所谓校本培训,简言之就是学校自主开展的培训,它是相对于脱产集中培训而言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就现阶段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来看,一是存在一种培训的知识不系统,整体观念不强的现象;二是单纯是技术层面的培训。 我校结合成都市市级课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及培训方法》,从宏观入手,整体把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系统工程,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好了切实可行的长远的培训规划,确定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 我们首先采用无纸化的网上调查对教师进行需求分析研究,认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为此,我们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能主动应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包括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FLASH软件。 能结合教学的科学理论使用网络资源库进行信息的搜索、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播。 能设计与自己的所任学科相适应的网络课件。 这些内容分模块制作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求细则》,给老师一个可供学习的大纲。 (当然培训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完善。 )根据模块确定每一阶段培训应达到的目标检查及考核具体办法,对于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互相配合的工作,则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责任落实。 因此,有相对稳定的培训主管部门和领导,确定明确的长远规划和分期目标是搞好这一培训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二、“任务”主题,学以致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谁也不可能把它学完,作为普通教师也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所有技术掌握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 我们认为教师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进修充电的需要。 Internet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学科知识信息、专业理论信息、教改教科研信息,教师通过上网浏览,下载有用的信息,进行充电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 制作并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大脑,将使课堂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手段,更应成为学习的工具。 只有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化的学习技能。 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安排培训内容时采用了任务主题和学以致用的策略。 所谓任务主题就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是完成一项任务(一项技术),学了就可以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3年以来,我们完成了十个模块的培训任务:在进行培训的同时,我们选取了2001级的10个班作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年级。 通过对这10个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我们逐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方法。 通过教师制作课件、收集网络素材、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灵活研究、注重策略。 在做好周密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好教师的培训全面完成培训任务:1、首先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每周的星期二、三、四、五分别安排当天没有课的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学习。 2、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教师的整个培训过程是三年的时间,在这当中我们边培训,边调整、采用了多种的研究策略。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和提高受培训老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基本的调查看,老师认识到领导重视占19%,培训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占30%,受培训教师重视程度为29%,受培训教师平时多问多操作25%,从数据上看出教师的观念是得到了改变,归纳起来教师在培训中占因素为30%,而教师本身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占54%,所以我们着重在优化教师的教学和受培训对象的学习方法的优化上总结出以下适合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培训的若干方法:1、演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 对计算机基本常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常用软件基本功能一般采用讲授法,在讲授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的 演示 功能进行示范。 对优秀课件的 解剖 一般用示范法,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任务驱动的培训方法。 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特点,所有参培教师在每一轮的培训中,首先就是自选或接受一个(几个)作业任务,而这些任务都是与日常教学工作相关的。 带着任务参加培训,让参培教师在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分模块制定检测的要求,老师按照指定的任务完成检测。 例如:培训了网络部分,让教师共享、复制、粘贴自己的资料,进行局域网的文件交流,还可以让教师发送邮件到老师的邮箱,并添加附件等让教师在任务中掌握知识。 3、主体实践的培训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即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他们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真正提高,靠的是学习主体对信息技术内在规律的领悟,因此,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体现在 实践 上,在培训过程中受培训教师以上机操作为主原则上上机操作时间应不少于信息技术培训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小组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独立制作CAI课件,从收集素材、处理素材到效果的实现是全面展现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窗口,“实践”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意义是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展示运用,不仅能给教师们带来成功后的信心,也常给大家留下遗憾和不足,这些都是实践培训中不可多的经验。 4、网络自主训练法:信息技术 自主训练 不是任教师自由随意操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培训对象怎样去解决面临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问题,它要求培训者根据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与期望目标来设计任务,并提供解决任务与问题的有关线索,核心思想是通过受训者在完成具体学科教学任务中实现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a)我校通过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提供一个学习任务:比如信息技术有关的文章,要求教师搜索相关文章并上传到学习网站进行交流和学习;或者通过论坛的方式让教师自主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操作等知识然后同斑竹和同事交流学习的看法和心得等等拓展了学习的资源,扩大了教师学习空间和时间。 所有的教师通过学校网站道更新自己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要求教师修改自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最后完成上传的任务,教师是很乐意的完成了任务同时又培养了信息素养。 b)选取优秀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网络上传任务,通过学校主页、学校概览、学生天地和《凤仪新语》电子校报的平台搭建,从校长、中层、信息技术教师、一般教师形成立体化的网络管理体系,全方位的培养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c)选取优秀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网络上传任务,通过学校主页、学校概览、学生天地和《凤仪新语》电子校报的平台搭建,从校长、中层、信息技术教师、一般教师形成立体化的网络管理体系,全方位的培养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5、全员培训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集体授课外,在培训时采取多关照、多提问、多辅导,同时建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同时根据工作坚持全员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大面积的工作,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对现代教育的适应性,必须坚持面向全体的全员性培训。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教师队伍中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技术水平有高低,认识有差异。 因此在对全员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必须因材施教。 因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对教师进行分层。 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抓骨干 教育思想先进,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群体,通过骨干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影响、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 抓 后进 在各方面暂时落后的老师,通性质的不同,培训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学校行政领导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育教学的管理的现代化;对学校后勤人员,尤其是对会计出纳重点是进行数据的处理培训,实现办公快捷、准确;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则重点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整合,以及与教育科研的结合。 通过分层、分类的培训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教学的要求,我们还选取了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进行了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6、以赛促学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阶段进行的不同要求,共组织了多次信息技术技能比赛:如打字比赛每期一次,通过课件制作和课堂大赛等比赛,使信息技术培训丰富多彩,教师人人制作课件。 我们在2002年5月开展了实验小学首届课件制作比赛,人人参与,涌现了一批制作优美、设计思路新颖的课件。 形成了形成了实验小学课件资源盘(一)和实验小学课件资源盘(二)。 从优秀选手中选派了十位教师参加区课件制作比赛,有3位教师获得一等奖、3位教师获得二等奖、4位教师获得了三等奖。 2003年 月,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第二届课件制作比赛,形成了实验小学课件资源盘(三)。 教师通过自主制作到合作完成高质量的课件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2004年我校教师自制课件参加区级说课获得一等奖七人,是教师从理论培训到教学设计的一个量到质的一次飞跃。 7、专题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通常是一个一个的有系统的专题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对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经济、简便、快捷。 但如果没有很好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那这样的培训就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做法。 因此,我们把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训与他们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以真正达学以致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目的。 如当老师学习了word 文档的知识和操作后,就要求教师凡是上交的材料尽可能的是打印件,还组织了汉字输入和文档编辑比赛;当老师学习了CAI课件制作后,就要求教师结合所教学科自制课件,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同时也组织了课件制作比赛,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级课件制作比赛;当老师学习了网络基础知识和利用网络获取教育教学所需信息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网络知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学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后,学校就组织了学科整合的研究课、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观摩课等供教师学习研讨。 四、动态管理、注重成果。 当然要做好工作,总离不开领导和管理,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校本培训也不例外。 为使培训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校建立一支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我们动了不少脑筋,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举措。 如:在决策规划上,我们提出了技术先行的思路;在具体操作策略上,我们以任务主题定内容,以互帮互学求效益;在制度上,我们划定参加培训的年龄段,规定限时完成测试作业要求,还把计算机技术培训成绩列入了教师学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在激励措施上,我们对学习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等。 五、反馈评估、注重评价。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情况的反馈和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达到什么状况,合理科学的评价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评价,从多媒体的使用到课堂设计,从理论认识到实践操作,均设计了不同的评价量规,对教师进行定量的分析:例如:1、多媒体使用登记评价表:采用WEB页面的提交方式,教师开机使用多媒体时就直接通过WEB页面登记,使用完毕后,数据库就记录了教师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简单情况,适时掌握教师在教室里的使用情况。 2、课件制作评价表:课件制作评价表可以对教师的课件制作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我们的课件制作活动,让老师了解课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制作技巧。 3、教师培训考勤表:教师在平时培训当中,让老师在考勤表上亲笔签字、真实的记录培训的时间和上机情况。 同时记录讲课教师的姓名和授课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的调整教学。 4、教师个案调查表:教师自行填写,对自己就课题开展以来的状态进行真实的记录,进行自我的评价,反应了教师在培训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变化。 5、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评价量规等级要求:对教师十个模块的成绩根据评价量规进行量化的分析,课题组根据教师的培训情况,评价时不搞一刀切,采用了分年龄段(40岁以上50岁以下和40岁以下两个年龄段)进行要求的方法分别进行量规划分等级。 6、实验小学信息技术使用评价量规:考查50岁以下的在职教学人员 ,对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量规,引导教师从这些方面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采用了这一套教师量化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评价体系,让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适时了解教师的动态,使培训和研究工作科学、有理、有据。 总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掌握了信息技术并将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必将产生全新的教育手段必将产生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携手共进,披荆斩棘开辟出以信息技术为基点的教育教学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