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网络嗅探攻击和中间人攻击风险:网络安全的双重挑战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嗅探攻击和中间人攻击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两种攻击方式,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攻击方式的基本原理、风险以及防范策略,旨在提高大家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嗅探攻击:原理与风险
网络嗅探攻击(NetworkSniffing Attack)是一种通过截获网络中的数据流量来分析、窥探敏感信息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利用嗅探软件或硬件,在局域网中截获传输的数据包,从而获取用户密码、账号、信用卡信息等敏感信息。
嗅探攻击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企业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
三、中间人攻击:风险与影响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MITM)是一种发生在通信双方之间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之间冒充一方与另一方进行通信,从而窃取信息或操纵通信内容。
中间人攻击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泄露、数据篡改、身份冒充等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企业重要信息泄露、业务瘫痪等后果。
四、防范策略:如何避免网络嗅探攻击和中间人攻击风险
1. 加密通信:使用HTTPS、SSL等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嗅探软件截获敏感信息。
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阻止嗅探软件和中间人攻击行为。
3. 无线网络安全:对于无线网络,采用WPA3等强加密协议,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明文密码,防止嗅探软件截获无线信号。
4. 防范社交工程攻击: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警惕钓鱼邮件、钓鱼网站等中间人攻击手段,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知附件。
5. 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及时修复已知漏洞,避免嗅探软件和中间人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6. 使用安全设备和软件:使用正规的安全设备和软件,如反病毒软件、反嗅探软件等,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五、企业应对策略:构建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1. 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政策:明确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制定详细的网络安全政策和流程。
2. 建立专业团队:组建专业的网络安全团队,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
3. 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定期对网络和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修复。
5. 采用多层次安全防护:结合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等多个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六、个人应对策略: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1. 提高安全意识: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警惕网络风险。
2. 使用复杂密码:设置复杂的密码,避免使用简单密码或生日等容易被猜到的信息。
3. 谨慎点击和下载: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未知附件,避免感染恶意软件。
4. 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及时修复已知漏洞,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七、总结
网络嗅探攻击和中间人攻击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两大威胁,个人和企业都应加强防范。
通过提高安全意识、采用加密技术、部署安全设备和软件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遭受攻击的风险。
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什么是“中间人攻击“?怎样防止这种攻击?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Attack,简称“MITM攻击”)是一种“间接”的入侵攻击,这种攻击模式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受入侵者控制的一台计算机虚拟放置在网络连接中的两台通信计算机之间,这台计算机就称为“中间人”。 攻防为一家,有攻就有防,只要措施正确,MITM攻击是可以预防的。 中间人攻击对于DNS欺骗,要记得检查本机的HOSTS文件,以免被攻击者加了恶意站点进去;其次要确认自己使用的DNS服务器是ISP提供的,因为目前ISP服务器的安全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一般水平的攻击者无法成功进入;如果是依靠网关设备自带的DNS解析来连接Internet的,就要拜托管理员定期检查网关设备是否遭受入侵。 至于局域网内各种各样的会话劫持(局域网内的代理除外),因为它们都要结合嗅探以及欺骗技术在内的攻击手段,必须依靠ARP和MAC做基础,所以网管应该使用交换式网络(通过交换机传输)代替共享式网络(通过集线器传输),这可以降低被窃听的机率,当然这样并不能根除会话劫持,还必须使用静态ARP、捆绑MAC+IP等方法来限制欺骗,以及采用认证方式的连接等。 但是对于“代理中间人攻击”而言,以上方法就难以见效了,因为代理服务器本来就是一个“中间人”角色,攻击者不需要进行任何欺骗就能让受害者自己连接上来,而且代理也不涉及MAC等因素,所以一般的防范措施都不起作用。 除非你是要干坏事,或者IP被屏蔽,或者天生对网络有着恐惧,否则还是不要整天找一堆代理来隐藏自己了,没必要的。 常在河边走,即使遇上做了手脚的代理也难察觉。
公钥真实性两种机制
一、基础知识:1、互联网上中间人攻击通常用的三种方式:1)窃听 2)数据篡改 3)会话劫持 2、数据加密的常用的三种方式有: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单向加密。 3、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的套接字层。 4、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功能类似于ssl。 5、随机数生成器:/dev/random 和 /dev/urandom 。 -salt:依赖于随机数生成器。 6、随机数的来源:熵池和伪随机数生成器。 熵池中的随机数来自块设备中断和键盘和鼠标的敲击时间间隔;伪随机数生成器中的随机数来自于熵池和软件产生。 7、openssl rand [base64] num 也可以用来生成随机数。 8、echo –n “QQ”|openssl base64,表示对QQ做base64编码。 二、对称加密:1、加密方和解密方使用同一个密钥。 2、加密解密的速度比较快,适合数据比较长时的使用。 3、密钥传输的过程不安全,且容易被破解,密钥管理也比较麻烦。 4、加密算法: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3DES、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支持128、192、256、512位密钥的加密)、Blowfish。 5、加密工具:openssl、gpg(pgp工具)三、非对称加密(公钥加密):1、每个用户拥用一对密钥加密:公钥和私钥。 2、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私钥加密,公钥解密。 3、公钥传输的过程不安全,易被窃取和替换。 4、由于公钥使用的密钥长度非常长,所以公钥加密速度非常慢,一般不使用其去加密。 5、某一个用户用其私钥加密,其他用户用其公钥解密,实现数字签名的作用。 6、公钥加密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密钥交换。 7、加密和签名算法:RSA、ELGamal。 8、公钥签名算法:DSA。 9、加密工具:gpg、openssl四、单向加密: 1、特征:雪崩效应、定长输出和不可逆。 2、作用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加密算法:md5(标准密钥长度128位)、sha1(标准密钥长度160位)、md4、CRC-324、加密工具:md5sum、sha1sum、openssl dgst。 5、计算某个文件的hash值,例如:md5sum/shalsumFileName,openssl dgst –md5/-sha1 FileName。 五、密钥交换的两种机制:1、公钥加密实现:发送方用接收方的公钥加密自己的密钥,接收方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得到发送方的密钥,逆过来亦然,从而实现密钥交换。 2、使用DH算法:前提发送方和接受方协商使用同一个大素数P和生成数g,各自产生的随机数X和Y。 发送方将g的X次方mod P产生的数值发送给接收方,接受方将g的Y次方mod P产生的数值发送给发送方,发送方再对接收的结果做X次方运算,接受方对接收的结果做Y次方运算,最终密码形成,密钥交换完成。 六、同时实现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所使用到的机制如下: 假设Bob和Rose进行通信:1】加密过程: Bob使用单向加密算法得出发送数据的特征码(用于数据完整性检测),Bob用自己的私钥加密此特征码(实现身份验证),并将此特征码置于数据的后面。 Bob再生成一个密码D,用此密码加密加密过的特征码和数据(实现数据加密),此时生成的数据我们称其为Q,最后用Rose的公钥加密该密码D,并将D置于Q的后面。 2】解密过程: Rose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得到D,然后用D解密得到数据和加密过得特征码,再用Bob的公钥解密此特征码,如果可以解密,则说明该数据是Bob发送的,反之,则不是。 最后用单向加密算法计算该段数据的特征码,通过比较发送过来的特征码和Rose通过计算得到的特征码来确定此数据是否被篡改掉,如果特征码一致,则数据未发生改变;如果特征码不一致,则数据发生过改变。 七、openssl: 1)组件:libcrypto:加密库。 libssl:实现ssl功能的库。 openssl:多用途的加密工具,能够提供对称加密、公钥加密、单向加密,且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本地CA用。 2)在对称加密中,使用openssl实现对某个文件加密3使用openssl实现解密3-outplaintext 3)openssl version:查看openssl的版本信息。 4)openssl :进入openssl的命令行模式。 5)openssl speed:测试某种加密算法加密不同长度密钥的速率。 6)在公钥加密中,openssl可以用来生成私钥。 opensslgenrsa 指定生成的私钥长度 > 保存到的文件名opensslgenrsa[des3]-out 保存到的文件名 指定生成的私钥长度在生成密钥文件的同时修改密钥文件的权限:(umask 077; opensslgenrsa 指定生成的私钥长度> 保存到的文件名)opensslgenrsa 指定生成的私钥长度 [-des3](加密私钥文件)>保存到的文件名。 opensslgenrsa[-des3]-out保存到的文件名指定生成的私钥长度当私钥在生成的时候,文件未加密,则可以使用如下格式对未加密的私钥文件进行加密并保存:opensslrsain未加密私钥存放的文件 –des3-out保存到的文件名 解密私钥:opensslrsain需要解密的私钥文件 –out保存到的文件名。 7)公钥在私钥中提取出:opensslrsa–-pubout 指定保存公钥的文件名。
telnet,ssh1和ssh2的区别
一、TELNET使用Telnet这个用来访问远程计算机的TCP/IP协议以控制你的网络设备相当于在离开某个建筑时大喊你的用户名和口令。 很快会有人进行监听,并且他们会利用你安全意识的缺乏。 传统的网络服务程序如:ftp、pop和telnet在本质上都是不安全的,因为它们在网络上用明文传送口令和数据,别有用心的人非常容易就可以截获这些口令和数据。 而且,这些服务程序的安全验证方式也是有其弱点的,就是很容易受到“中间人”(man-in-the-middle)这种方式的攻击。 所谓“中间人”的攻击方式,就是“中间人”冒充真正的服务器接收你的传给服务器的数据,然后再冒充你把数据传给真正的服务器。 服务器和你之间的数据传送被“中间人”一转手做了手脚之后,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二、SSHSSH是替代Telnet和其他远程控制台管理应用程序的行业标准。 SSH命令是加密的并以几种方式进行保密。 SSH有很多功能,它既可以代替telnet,又可以为ftp、pop、甚至ppp提供一个安全的“通道”。 SSH(Secure SHell)到目前为止有两个不兼容的版本——SSH1和SSH2。 SSH1又分为1.3和1.5两个版本。 SSH1采用DES、3DES、Blowfish和RC4等对称加密算法保护数据安全传输,而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是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RSA)来完成交换的。 SSH1使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缺陷。 SSH2避免了RSA的专利问题,并修补了CRC的缺陷。 SSH2用数字签名算法(DSA)和Diffie-Hellman(DH)算法代替RSA来完成对称密钥的交换,用消息证实代码(HMAC)来代替CRC。 同时SSH2增加了AES和Twofish等对称加密算法。
评论一下吧
取消回复